星敏感器的探測目標是深黑空間中的恒星,屬于暗目標探測系統(tǒng),其雜散光來源主要是太陽光、月亮光和地氣光等視場外強光,它們與7.5等星相比,強度都在,因此,星敏感器對雜散光的影響非常敏感,雜散光的抑制設計是星敏感器研制的關鍵技術之一,是影響其觀測能力的重要因素。
圖1.外遮光罩設計原理
目前,國內(nèi)外針對星敏感器外遮光罩的設計,應用較廣泛且抑制能力較好的有兩節(jié)型及優(yōu)化的兩節(jié)型外遮光罩、三節(jié)型外遮光罩,可滿足觀測5等星的目標。但對于7等星及以上更暗的觀測目標,所設計的外遮光罩往往結構體積過于龐大,不能滿足衛(wèi)星平臺對于結構尺寸的要求,國內(nèi)外對此研究的也較少。本文提出星敏感器雜散光抑制指標( 點源透過率( PST) ) 的計算方法,計算觀測 7.5 等星時星敏感器所需的 PST 指標要求,并以此為基礎,提出一種基于兩節(jié)吸收型外遮光罩,光學系統(tǒng)內(nèi)部設計消雜散光光闌、關鍵表面采用特殊工藝處理的方法,將星敏感器的雜散光抑制能力提高到觀測 7.5 等星的目標。
1 星敏感器雜散光抑制指標分析
星敏感器的主要雜散光源為太陽光、月亮光和地氣光等強雜散輻射源,由于太陽光的能量遠遠高于月亮、地氣等雜散光,本文計算的星敏感器雜散光抑制指標主要考慮太陽雜散光。因此,需計算星敏感器對太陽光的衰減能力。PST 表征光學系統(tǒng)本身對外部雜散光的衰減能力,且其與雜散光源的輻射強度無關。因此,星敏感器一般選擇PST作為雜散光抑制指標。根據(jù)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及星敏感器自身結構參數(shù)即可計算系統(tǒng)的雜散光指標( PST) 要求。
圖2.外遮光罩計算模型
PST定義為光學系統(tǒng)視場外視場角為θ的點源目標的輻射,經(jīng)過光學系統(tǒng)后,在像面產(chǎn)生的輻射照度與輸入的輻射照度的比值,即
PST( θ) =Ed( θ)/Ei( θ) (1)
式中: Ed( θ) 為探測器上接收的輻射照度;Ei( θ)為入射光的輻射照度。
根據(jù)探測器的光譜響應,星敏感器工作譜段一般為可見光及近紅外,并且具有較大視場角,很容易引進雜散光。
圖3.外遮光罩結構
3 仿真分析
本文采用 Lighttools 軟件對星敏感器進行建模仿真分析,軟件中對各個表面的表面特性進行設置。其中,光學透鏡設置為透鏡表面,其透過率設置為0.98,反射率設置為0.01,吸收率設置為0.01;外遮光罩設置為漫反射結構表面,其吸收率設置為0.9,漫反射率設置為0.1;光機系統(tǒng)內(nèi)關鍵結構表面吸收率設置為0.9,漫反射率設置為0.1;其余機械結構表面按照軟件自帶結構材料表面參數(shù)數(shù)據(jù)庫進行設置。完成上述設置后,Lighttools軟件光線追跡數(shù)量為1億條以上,能夠滿足軟件計算精度要求。計算太陽光在雜散光抑制角外,以不同角度入射時,星敏感器的雜散光抑制( PST) 能力。表3給出了外遮光罩及擋光環(huán)采用第 2.1節(jié)中4種不同設計結構時不同離軸角度的星敏感器的PST計算結果。
圖4.消雜散光光闌
4 結論
通過對星敏感器外遮光罩的仿真分析,本文結論如下:
1) 本文詳細分析了星敏感器評價指標( PST) 的計算方法。
2) 討論了某星敏感器的雜散光抑制方法,給出了兩節(jié)吸收型遮光罩的設計方法、消雜散光光闌的設計方法及關鍵表面采取的工藝措施等。
3) 總結了星敏感器雜散光抑制的主要技術措施。
4) 采用Lighttools軟件對設計結果進行仿真分析,選擇最佳設計方案。
仿真計算結果表明星敏感器在雜散光抑制角外的 PST 能夠達到10-9以上,所提出雜散光抑制方法,能夠滿足觀測7.5等星的使用需求。
相關產(chǎn)品:http://www.ytqe.com.cn/show/339.html http://www.ytqe.com.cn/show/338.html